构建多元信用体系: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新动力
多维信用策略:推动消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
2023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《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》,明确提出“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”作为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之一。这一目标的实现,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消费信用体系,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,实现放心消费。目前,多个城市已展开相关实践,探索信用消费的新模式。
例如,三亚市推出的诚信商家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,利用信用基础,简化消费纠纷处理流程,提高解决效率。衢州市杜泽老街通过“信用智治——商圈治理”试点,利用智慧商圈信用码,实现商户信用的综合评价与动态监管,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。未来,可以考虑建立跨区域的“诚信店”“诚信商家”互认互推机制,不仅增强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感,同时也为信用良好的商家提供更多的客流和商机。
文化和旅游部自2021年起启动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,亦是推动信用消费的重要举措。峨眉山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,推出的“信旅峨眉”项目,通过微信小程序为游客提供“先享后付”、“免押金”等信用服务,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消费体验。这种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服务,不仅提升了消费品质,还具有刺激消费的效应。进一步推广此类信用消费模式,可以有效地扩大内需,促进经济增长。
此外,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有利于扩大消费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活跃经济的消费模式,其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。面对预付式消费中存在的商家信用风险问题,政府部门需加强信用监管,优化公共信用服务。北京朝阳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实践,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。通过信息备案、资金监管、风险联控和异常预警等措施,可以有效提升预付式消费的信用监管和服务水平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综上所述,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信用体系,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,还可以有效扩大消费规模、提升消费品质,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。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